認同請分享? 假消息如何透過分享來傳播

假新聞的議題在社群媒體一直都是困擾許多人的問題,無論是政治或者生活,都會有一堆假消息充斥在生活之中,這些可能是內容農場的文章,也有可能是無異議捏造的訊息。

但是為什麼人們會散布假消息呢?經濟學家普遍認為是因為意識型態的關係,例如Roland Bénabou以及Jean Tirole在2011的這篇”Identity, Morals, and Taboos: Beliefs as Assets“就認為我們會根據自己相信的意識形態來決定要去相信什麼消息,例如我討厭某政黨A,那我就會相信任何符合我這個意識形態的消息,又或者我喜歡某名嘴B,那我就會無條件相信名嘴B講的任何消息。

心理學家 Gordon Pennycook與其同事們在一系列的論文例如”Prior Exposure Increases Perceived Accuracy of Fake News“以及“Who Falls for Fake News? The Roles of Bullshit Receptivity, Overclaiming, Familiarity, and Analytic Thinking“則針對這方面的理論提出了心理學上面實證的證據。

而今天我要講的這篇由Marta Serra-Garcia以及Uri Gneezy在2021年於美國經濟評論發表的這篇”Mistakes, Overconfidence, and the Effect of Sharing on Detecting Lies“則提供了一個更基本的可能答案:

「或許,人們只是不善於去偵測什麼是假消息?」

而他們的結果非常有趣的發現假消息的散波其實跟網軍有沒有拿到錢的關係不大,反而是因為人們過度自信自己分辨假消息的能力有很大的關係,換句話說,人們真的能夠分辨什麼新聞是假新聞的能力其實不會比50/50好到哪裡去,但是卻認為自己可以準確的分析什麼消息是假的,而加大這個力道的則是分享消息這件事情,他們發現越多人分享的消息越容易被當作是真的。

同時,他們用心理學常用的表情辨識系統去分析人們如何透過一個人的表情去選擇要不要相信消息為真以及要不要去相信,他們發現其實我們接受到真實消息的表情變化以及判斷消息是不是真的表情剛好是一個相反的關係,這也加大人類其實不是很擅長偵測其他人在唬爛的弱點。

總歸來說,這篇論文對於想理解為什麼假消息會被散波的人其實挺有趣的,接下來我主要把他們的實驗分三個部分,以及最後探討這篇文章有趣的地方。那麼,我們就開始吧。

Continue reading “認同請分享? 假消息如何透過分享來傳播”

為什麼會有抗拒疫苗的行為?

隨著COVID-19疫苗的開發,各國都開始呼籲民眾去打疫苗,但我們也看到很多有關於疫苗副作用的報導,而許多人也因此不敢去打疫苗。這個理由聽起來似乎很合理,但是如果單純從統計數字上面來分析,打疫苗的風險其實應該比不打而得到COVID-19的風險來的高。

從行為經濟學來看,這或許跟Mathe Rabin提出的reference dependence 理論有關,這個理論說明人們在做出決定的時候往往需要找一個特定的點去做基礎,無論這個點是否理性,並且以這個點出發去讓自己效益最大化。而當一個人看到新聞報導副作用的時候或許就會將副作用的新聞作為這個點,進而放大疫苗致死的機率,因此他依然是理性的極大化自己的效益。

2021年的心理學期刊”Journal of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在七月份有一篇名為Contribution of rationality to vaccine attitudes: Testing two hypotheses“作者為Helena Tomljenovic, Andreja Bubic, Nikola Erceg等人的論文特別把抗拒注射疫苗的心理去做分析,這篇論文挺有意思的,就想說來寫一篇來討論這篇論文,探討到底為何人會在心理上抗拒疫苗。

Continue reading “為什麼會有抗拒疫苗的行為?”

拖延經濟學-拖延、戒煙、止損與定期定額

大部份的人總是喜歡拖延,包含我也一樣。總是喜歡把作業留到最後一刻才開始動筆,喜歡把麻煩的事情在會後面。明明說好要戒酒的,怎麼一直拖下去?明明說好每個月要讀一本書的,怎麼還沒讀半本?這篇文章就來介紹經濟學怎麼解釋人類喜歡拖延的個性,以及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更重要的事情在於,如果你把這篇文章延伸到財務,你能夠更輕易地明白什麼心理要素影響你止損以及制定退休計畫,而你又要如何有效地克服這種心理障礙。

Continue reading “拖延經濟學-拖延、戒煙、止損與定期定額”

違反人性的長期投資-短期認知偏誤

掌握過去的人掌握了未來,掌握現在的人掌握了過去-喬治.歐維爾,”1984″”

生活上面,我們往往遇到許多人對於短期的事物產生過大的比重,而不自覺地忽略了長期的風險,想想看有多少人因為在乎短期的快樂跑去打電動而忽略了長期可能無法畢業這件事情,又有多少人因為短期的股票漲跌而忽略了自己的投資紀律跑去從事高風險的行為呢?這些種種的行為其實都可以用短期認知偏誤的概念來解釋,而由於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做不同時間點的決定,但是未來真的重要嗎?讓我們來看看經濟學家們怎麼說

Continue reading “違反人性的長期投資-短期認知偏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