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什麼泡沫?-席勒2013諾貝爾論文(上)

在2020年的3月,我們看到SP500暴跌了34%左右,然而在隨後的幾個月內,又看到美國股票暴漲了45%,其中3月24到26的時候,SP500總共連續三天漲幅高達17.6%,是美國80年內最大的連續三天漲幅,我們不禁好奇:「股票市場的價格是如何形成的?這是一連串泡沫嗎?」,我想,不如我們從經濟學來找答案吧。

在2013年的時候,三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因為他們在金融市場的研究而共享了諾貝爾經濟學獎,這三個人,很有趣的來自三個不完全不同甚至是對立的領域,這三人分別是:尤金.法瑪(Eugene.F.Fama)、拉爾斯.彼得.漢森(Lars Peter Hansen)以及羅伯.席勒(Robert Shiller)。法瑪的研究領域主要是資產價格定價 、效率市場以及三因子模型,而漢森的研究領域則是探討不確定性在金融計量的運用,而席勒則是在行為金融以及超額波動性(Excess Volitility)上面有著重大的研究,而席勒的研究其實某種程度上面跟法瑪是不同的立場的,尤其在效率市場方面。假設市場是完全有效率的,那麼所謂的泡沫不過是假議題,因為市場理應為吸收所有的資訊,因此並不存在泡沫,只有根據現有資訊反映出來的市場價格而已。然而,席勒卻認為,泡沫的存在其實並非單純反映市場的資訊而已,而這篇文章就主要以席勒的觀點,來探討到底泡沫以及資產價格是如和鍊成的,基本上大部份會出於席勒本人在2013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演講論文,“投機性資產價格(Speculative Asset Pricre)”以及我個人的看法。

左:尤金.法瑪、中:拉爾斯. 彼得.漢森 、右:羅伯.席勒

Continue reading “泡沫?什麼泡沫?-席勒2013諾貝爾論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