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不決?扔個硬幣吧-丟硬幣經濟學

在人生的道路上面,我們常常會遇到兩難的抉擇,而往往許多人就乾脆用丟硬幣,交給上天這種方式來決定,例如鬼滅之刃的香奈乎就是這樣的人。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命運就要交給自己掌控,丟硬幣啥的不靠譜。

圖一:鬼滅之刃之扔硬幣的香奈乎

事實上,行為經濟學家對於這種人類的決策行為非常感興趣,而知名的經濟學期刊,經濟研究評論(Review of Economics Studies)在2020年的五月份期刊裡面就出版了一篇專門研究人類丟硬幣行為的論文,作者是蘋果橘子經濟學的作者之一Steven Levitt。今天,這篇文章就以Letitt的論文為基礎,來談談經濟學家是怎麼看人們丟硬幣來決策人生行為的,或許你會發現,丟硬幣其實不啻為一個正確的選擇,至少許多人在面對丟硬幣以後的決策都是快樂的。

為何丟硬幣?-後悔趨避

深入探討以前,讓我們先來問一個最基本的問題:「為什麼人要丟硬幣來決定事情?」這是個很基本的問題,也有一個很基本的答案,那就是:「自己難以下局定。」,但是有另外一個解釋則是跟後悔趨避(regret aversion) 有關,所謂的後悔趨避顧名思義,就是人們會在事前避免做出會讓自己後悔的事情。

常有人說:「與其因為不做而後悔,倒不如做了再來後悔。」,但是由於人類是一種善於想像的動物,因此往往能在事前就已經預先想了後果會如何,因此往往會在事前掙扎避免最大後悔的可能性,儘管這個可能性可能很低。例如一個人可能有99%的機率拿到100塊錢但是有1%的機率賠掉了 200塊錢,以期望值而言去賭99%的機率是有利可圖的,但是你在是錢知道了你如果剛好中了那1% 的機率的話你會懊悔不已,因此對於後悔的趨避使得許多人在事前不敢去賭儘管在客觀上面來說是有利可圖的事情,有關後悔理論的文獻參考Bleichrodt以及Wakker在2015年的這篇“Regret Theory: A Bold Alternative to the Alternatives“當中有更多詳細的介紹。

而這樣的後悔趨避,往往就是造成人們兩難的原因,因為儘管客觀上來講可能辭職是好的,分手是好的,但是對於後悔的趨避才導致人們在主觀上面產生了兩男,總想著要避免後悔,而丟硬幣反而成為了一個很好的工具,因為就算作出改變了,但由於鍋是硬幣,或者是上天,命運等等指派的,你後悔的程度就大幅降低了,這使得扔硬幣成為了一個挺不錯的甩鍋選擇。

什麼情況下丟硬幣?

在2020年的“Heads or Tails: The Impact of a Coin Toss on Major Life Decisions and Subsequent Happiness”這篇論文裡面,Levitt對於人類丟硬幣來影響決策過程有兩個重大的發現:其一是對於什麼樣的問題人們更傾向丟硬幣,其二則是人們在丟硬幣以後的結果,這個章節就先來講人們是如何丟硬幣的。

但在此以前,先來稍微講解一下Levitt的研究方法,他首先架設了一個網站叫www.FreakonomicsExperiments.com,這個網站目前已經沒有啥作用了,但是在實驗期間點進去這個網站的可以丟出問題然後讓硬幣來決定是否要去做出改變,Levitt設計了10個重要的問題以及1個可以讓試驗者自己去設計的問題(詳細內容可以參閱圖二),你可以發現最多人想要靠硬幣來回答的問題都是不太重要的問題例如「我應該稍微揮霍浪費一下嗎?(Should I splurge?)」或者是「我應該減肥嗎?(Should I go on a diet?)」。但是在重要的問題上面則是「我應該辭職嗎?(Should I quit my job?)」、我應該分手嗎?(Should I break up?)」以及我應該回去學校讀書嗎?(Should I go back to school?)」這三個問題居多。

圖二:問題種類

以結果論而言,大概有63%的人聽從硬幣的決策,這比起50%的比例高出13%,代表丟硬幣某種程度上而言還真的能影響人們的決策。而在這當中,並不意外地,人們在不重要的問題上面更容易聽從硬幣的決定,例如要不要減肥之類的議題,丟個硬幣然後聽從硬幣的決策是很多人會去做的,但是即便是重要的議題,還是有將近55.8%的人,依然高出50%的比例。這似乎代表著有一定比例的人其實累於放棄自己控制決策的能力,而把決定交給丟硬幣來執行,詳細情形可以參照圖三,其實硬幣的影響力或多或少還是有的,即便是在「我要不要搬家」這種超重要的議題上面,還是有略高於50%的人跟著硬幣的指示。

圖三:遵從硬幣只是的比例人數

另一方面,當硬幣叫你不要做出改變的時候以及硬幣叫你做出改變的時候,人們似乎有短期維持現狀的偏見(Status Quo Bias),當硬幣要你做出改變的時候,人們在兩個月內作出改變的比例只有50%而當硬幣要你不要做出改變的時候,人們真的在兩個月內不做改變的機率則是75%。但這種維持現狀的偏見似乎是短期的,六個月以後,聽從硬幣決策真的做出改變的比例則是上升到了67%,而聽從硬幣只是不做出改變的比例則是在六個月後下降到了60%。這似乎意味著丟硬幣其實能夠強化人們固守成見的偏誤,例如一個人他本來在是否改變之間猶豫不決,當硬幣擲出不需要改變的他時候他就能推托說那是老天爺不要讓他改變的,然而時間一長,這種推託之詞就不再適用,最終那些會改變的依然會改變,硬幣只是一種助力罷了。

硬幣擲出以後

我們知道了面對不重要的事情,人們更傾向於丟硬幣來做出決定,也知道了丟硬幣能夠加強人們短期內維持現狀的偏誤,Levitt問的第二個問題就是:「順從著硬幣指示的人是否過得更好?」

要回答「過得更好」這種其實偏向主觀方面的並不容易,例如有人辭職了以後去環遊世界,在金錢上面或許過得更差,但是在個人主觀上可能覺得更好也不一定。為了衡量所謂「過得更好」,Levitt 採取兩種方式,第一種是找到第三人,利如這個透過丟硬幣做出決策的親朋好友,然後再試後去訪問這個親朋好友說是否認為這個人在做出硬幣以後過得更好。第二種則是丟硬幣這個人主動填寫問券,回答是否更為快樂。

而在統計是否因為低硬幣的關係導致快樂的分析上面,Levitt使用了經濟學家很喜歡用的回歸方式:OLS,也就是簡單的線性回歸例如:快樂=a+b*丟硬幣+e,直接分析b的值來得到快樂以及丟硬幣的關係。但這種方法最大的問題就是可能產生誤差,很可能天生容易快樂的人比較喜歡丟硬幣決定,又或者會回報自己快不快樂的都是那些快樂的,又或者是不是會遵從丟硬幣決定的人是比較服從權威的因此比較容易回報自己的反應等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Levitt也使用了較為嚴謹的分析法稱為2SLS(中譯為:二階段最小平方法),詳細的內容可以參考計量經濟學的教科書,但是基本上這種方法就是透過分析是把因為丟硬幣做出改變的人作為實驗組,而沒有因為丟硬幣做出改變的人作為對照組,透過分析實驗組以及對造組的結果來得出結果,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能夠排除其他亂七八糟的原因,進而專注在我們想問的問題上面:「跟著硬幣做出選擇的人,是否比較快樂?」

而答案是肯定的,讓我們來看看圖四的表格就是主要的結果。看起來一堆英文以及數字好像很可怕,但其實並沒有,這是經濟學家很常看到的論文表格,如果真覺得煩躁其實可以跳過這一段直接閱讀下一段的結果就是了。首先,你會看到最上面有一個叫做Two months after coin toss以及另外一個Sic months after con toss,也就是對照兩個月後的反應以及六個月後的反應,這沒什麼特別的。而Happiness則是受試者自己報告的快樂,Appear happy則是訪問第三人的親友覺得是否快樂,Correct decision則是受試者自己回報是否覺得是正確的決定,而Perfect foresight則是訪問受試者硬幣到底準不準,而在六個月後的反應那邊則是將後兩項簡化為Better/worse off,也就是受試者覺得自己過得是否更好或者更糟。最後,OLS跟2SLS則是上述兩種不同的分析方式,簡單來說,2SLS比起OLS稍微嚴謹而且可信度也越高。

圖四:丟硬幣以後是否快樂?

結果其實很有趣,首先是在所有問題上面,其實遵從硬幣做出改變的人無論在主觀的快樂或者在親友眼中的快樂程度上面都有明顯的提升,而且大部份丟認為跟著硬幣其實是正確的決策,而且硬幣還算準。而在六個月後,這樣的快樂程度又增加了不少,還記得上一章節提到了跟著硬幣做出改變的人在六個月後的比例永高於兩個月後嗎?這或多或少是因為跟著硬幣做出改變的人比例增加而產生的結果。

而有趣的事情是在重要的議題以及不重要的議題上面,雖然之前提到了願意在重要議題上面跟著硬幣的結果做出改變的人比例少於不重要的議題,人們更傾向於透過丟硬幣來決策不重要的議題,但是在重要的議題上面跟著硬幣做出改變的人卻比在不重要議題上面著硬幣做出改變的人明顯快樂不少,也過得更好。

而在細節的問題上面,其實在重要的問題裡面,跟著硬幣的結果做出改變而有明顯變得更快樂的問題有兩個很主要的問題:「我要不要辭職?」以及「我要不要分手?」,這裡個問題跟著硬幣做出改變的人都明顯更快樂。而在「我要不要回學校讀書?」以及「我要不要有小孩?」這兩個議題上面則是跟著硬幣做出改變的人會變得不快樂XDD

結論上來說,跟著硬幣做出改變的人其實都快樂許多,除了要不要有熊孩子跟要不要讀書這兩個鳥問題上面。

結論:與其後悔,不如交給命運

至於實驗結果為什麼會這樣?Levitt沒有提出解釋,但是我認為的原因跟先前提到的後悔理論有關。其實大部份會透過丟硬幣做出決策的人都處於一個邊緣地帶,也就是雖然做出改變好像不錯,但是這個“不錯”的利益並沒有大到可以彌補後悔趨避以及保持現狀偏見兩者的阻力。這兩個阻力其實沒有實質利益上面的效果,但是確有其心理學上的影響,而丟硬幣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上帝或者命運,或多或少能夠減少這樣的阻力。

另一方面,心理學家認為人們的快樂其實是一種快樂跑步機(Hedonic treadmill),會高低起伏不定,或許丟硬幣只不過是一種快烙跑步機的高潮也不一定。但是Levitt透過兩個月以及六個月的觀察則是指出,其實如果真的是因為做出改變而獲得的快樂,那並不會是像心理學家建議的快樂跑步機一樣高低起伏,而是會持續下去。

以後再遇到猶豫不決的事情上面,或許可以考慮丟一個硬幣來解決,也許硬幣能幫你解決許多事情也不一定?愛因斯坦認為上帝不會擲骰子,但有時候讓自己的命運交給上帝來決定也不賴,尤其是當你因為害怕懊悔的時候,丟著硬幣能幫助你穩固信心的話就是的丟看看吧。但是要注要的事情是,即便是硬幣也不能扭轉生小孩以及回去讀書帶來的痛苦吧XD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